RFID數據采集不準還效率低?這四點值得關注
作為物聯網感知層的關鍵技術,RFID 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。RFID優勢在于無需直接接觸感知物體,便可快速采集大量的數據。然而再好的技術也會面臨“技術的難題”,RFID采集數據的過程中會遭遇四大“尷尬局面”,分別是漏讀、多讀、冗余、亂序四個問題。這四個問題,很大程度上制約了RFID在實際應用中的工作效率。
RFID是否漏讀是衡量讀寫器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。其實在 RFID 數據采集過程中,漏讀是一個常見的現象。明明標簽在 RFID 讀寫器的感知范圍內,但是讀寫器卻沒能獲取相應時間點或者時間段內相關的標簽數據。為什么會產生漏讀?本質上是由于RFID其技術特性所決定的,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。第一,無線電信號的干擾。讀寫器在同時批量識別標簽時,常常會遇到無線電波的沖突和干擾。第二,水、金屬的干擾,也影響了RFID讀寫器的讀取識別。相關研究與實驗發現,現有的RFID設備在實際的應用中,電子標簽的識別率通常在60%到 70%之間,那就意味著有將近30%的數據被嚴重漏讀了。
RFID漏讀不行,多讀也不行。多讀也稱為交叉讀或噪聲,簡單來說就是,該讀的電子標簽被讀到了,不該讀的標簽也被讀到了。以RFID圖書館為例,RFID安全門可能會誤報警,只因為識別到了門外的圖書。除此之外,處于讀寫器交叉區域的物品可能被兩個讀寫器同時讀到,這些數據被稱為多讀數據。
RFID數據的冗余,造成了數據采集的效率低下。主要有這幾種情況,第一,標簽在同一個范圍內被讀寫器讀了許多次。第二,標簽處于幾個讀寫器的重疊區域,被多個讀寫器讀了多次。有時候為了提高讀取精度,多個同一標識的標簽被粘貼于同一物品上,更是加劇了冗余的現象。
RFID數據的亂序,也會影響數據的采集效果。受制于網絡的延遲、擁塞問題,導致讀寫器采集的數據未按順序抵達,甚至錯序干擾。RFID數據清洗是必不可少的環節,它是通過對數據進行填補、去偽存真、約減、排序以避免讀寫器在讀取過程中產生的漏讀、多讀、冗余讀、亂序到達等不利因素的影響。
如何評價RFID讀寫器的效果?讀取效果是一個硬指標,這也是安的電子的優勢所在。深耕RFID讀寫領域十余載,安的電子在高頻和超高頻讀寫領域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。自主研發的讀寫設備已經廣泛應用于圖書館、零售、生產制造領域。